明明净利润增长180%,为什么都市丽人会被质疑?
发布时间:2025-03-27 08:45 浏览量:2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每年的财报是最根本的依据;而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让员工和股民、投资者满意,就得看每年的分红和效益;至于这个企业在市场什么地位,在股市如何,那得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但业绩绝对是一项重要的依据。
原因很简单,业绩足够好,利润才能上去;有了业绩亮眼的表现,哪怕短时间内可能股价被低估、市值不高,但只要业绩一直好,总有量价齐飞的一天。相反,怕的是股价和市值虚高,或者被人为炒作,业绩又无法与股价、市值匹配,那总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一旦真相被揭露,就可能跌入一个过街老鼠的境地。目前的“内衣第一股”——都市丽人,无疑就面临这样的处境:业绩不够,卖房来凑;主业不行,副业来拼!
尽管在3月11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预告中,全年利润同比增长180%,仅从这个数据看,好像有了重新反弹的迹象,但如果深究之下,则会发现身为“内衣第一股”,标准的服装行业,都市丽人利润暴增并不是靠服装主业,而是“另有玄机”。
卖内衣真的那么赚钱,不然哪来的利润增长180%?
根据最新出炉的一份内衣销量数据统计中,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Ubras、蕉内、猫人、草本初色,它们的销量也分别是Ubras、蕉内突破80亿元,紧跟其后的在互联网平台上反响强烈,长期占据网购热门。反观在近期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都市丽人,电商业务约为11亿人民币,包括线下4500家门店净增长2%,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为1.19亿元,但与业内排名靠前的同行,只能说相差巨大,昔日的“内衣第一股”早已名不副实,空有当年辉煌时的名头,业绩却已经是今非昔比。
如果仅从2023年毛利率为47.5 %、净利率为 1.47%的数据观察,都市丽人并不是真正算赚钱容易的企业,在服装行业同样也很难有处于领先的优势。那么,但在所有人都感到服装行业不景气、库存挤压过高、利润一再降低的大环境之下,都市丽人反而出现净利润增长180%的业绩向好,这个数据究竟是人为捏造,还是其中水分巨大?这自然是值得商榷的。
什么,净利润大增不靠“卖内衣”?
都市丽人辉煌不再,处境艰难,恐怕早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当年的创始人在一度离开后,重新回到一线,就足以说明这个“内衣第一股”承受的巨大压力,否则,如果企业一直发展稳健,创始人可能早就归隐山林、拿着分红安心养老了。
也就是在2021年,都市丽人亏损扩大4倍,由上一年的1.18亿元亏损到4.94亿元,连续3年处于亏损中,如此不利局面下,这家A股唯一的内衣企业也进入了一个“卖房上瘾”的循环中,靠甩卖一些持有的固定资产、尤其是当年花重金置办的厂房来回笼资金,一度像是“跨界”房地产,做起来倒卖房产和搞基建的副业,包括产业项目和物流服务等业务,都成了最近几年都市丽人“拆东强补西墙”的应急措施,将旧仓库改造成现代化工业厂房和智慧物流仓储,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对外销售。
靠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副业,2024年都市丽人收入2.83亿元,比同期的主业内衣还要出色,也给陷入困境的主业带来了一丝回旋的机会,充分回笼了原本不算充足的资金。
除了卖房副业,“省钱”也能“生钱”?
这几年可能大家都会感到一个清晰的事实:好像无论是企业和个人,普通百姓和那些看似有身份、有地位的社会上层人士,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学会了省钱,甚至变得更加抠门,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花钱大手大脚了。
这种省钱的叫法,普通人叫“会过日子”;而企业则叫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都市丽人之所以突然出现了净利润增长180%的反转,不完全是电商联营模式拉升的业绩暴涨,GMV达到11亿元只是一部分而已,真正让其获得极大提升的,反而是“省钱”也能“生钱”的诡异逻辑。
通过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优化产业供应链、减少冗余开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让主业务的内衣毛利率提升到了49.1%,直接推动了利润增长;加上电商方面的品牌营销与市场曝光增加,大幅提升了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可,销量也就有了新的增长。
可让人依然感到不安的是,哪怕净利润预计增长180%,此消息催生了股价最高上涨7.55%,总市值依然在5.96亿港元,但业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让人担忧。更要命的是,净利润增长居然不是靠核心业务,而是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甩卖资产和“副业”,更关键的主业务——内衣销售并未得到改善,这样的业绩“虚高”,又怎能让人信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