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训练试题(十七):《朝花夕拾》《西游记》

发布时间:2024-12-26 17:20  浏览量:8

1.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式的孝道。

B.《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2.阅读《西游记》,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同学把孙悟空的六个名号制成卡片和同学玩排序游戏,按照名号取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猴王 ②齐天大圣 ③孙悟空 ④行者 ⑤弼马温 ⑥斗战胜佛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⑤②④⑥

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着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多是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朝花夕拾》是鲁迅年所作的一本(体裁)集,《朝花夕拾》原名 。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要写其他8篇中任意一篇的题目即可)等10篇文章。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少年正是读书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广益中学七年级某班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系列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班级将举办(西游记》读写交流会,请求完成下面小题。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为小组推荐探究专题。

专题一:《西游记》里的高新科技专题二:专题三:取经略上妖魔本领排行榜专题四:

5.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 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6.名著阅读。

(1)欣赏《西游记》的绘本图片,请简述与画面①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一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饱含深情。请简述与画面②内容相关的情节。

图①《西游记》

图②《阿长与》

答案

1.参考答案:D

【分析】

A. 正确。《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确实对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批判。鲁迅在此文中表达了对于封建孝道的反思和批评,特别是针对那些极端的例子,如“老莱娱亲”(老莱子七十岁了还穿彩衣扮成婴儿以取悦父母)和“郭巨埋儿”(郭巨为了供养母亲打算活埋自己的儿子),认为这些行为是对人性和人伦的扭曲。

B. 正确。《小引》是《朝花夕拾》的序言部分,它不仅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背景及过程,也解释了书名的意义。鲁迅用散文式的笔触,轻松而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他的回忆世界。《小引》不仅是对书籍本身的介绍,也是对作者心境的一种表达。

C. 正确。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里,鲁迅描述了自己父亲生病期间求医问药的经历,以及当时社会上一些医生行医时的状况。文章中提到医生们开给病人的药方往往包含了一些奇特甚至荒诞不经的药引,反映了当时医疗环境的落后与迷信成分。

D. 错误。《朝花夕拾》并不是小说集,而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这部作品记录的是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个人经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回忆,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一个侧面。书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旧时代的批判。原名为《旧事重提》,后来改为《朝花夕拾》,意指早晨凋谢的花朵在傍晚被拾起,寓意着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思考。此书并非鲁迅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更多集中在小说方面,例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名著阅读中,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经典情节考生都要耳闻能详,并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参考答案:D

(1)美猴王

•起源: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一块仙石孕育出了一只灵明石猴。这只石猴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具有非凡的力量。

•获得称号:石猴因勇敢地跳入瀑布后面的水帘洞,发现了众猴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水帘洞。众猴为了感谢他的发现,尊他为“千岁大王”,而他自己则自封为“美猴王”。这一称号标志着他正式成为花果山猴群的领袖,也象征着他的英雄成长之路的开始。

(2)孙悟空

•背景:作为美猴王,他意识到长生不老的重要性,决定离开花果山寻找长生之道。

•学艺过程:经过一番周折,他来到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法术。在这里,他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绝技,实力大增。

•获得称号:在学艺期间,菩提祖师根据他的悟性和潜力给他取名为“孙悟空”,意即“领悟空性之真谛”。这个名字不仅是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修行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字有多个版本(如孙行者),但“孙悟空”是其最正式的名字。

(3)弼马温

•背景:学成归来后的孙悟空,凭借强大的实力闹龙宫、闯地府,甚至挑战阎罗殿,引起了天庭的关注。玉帝为了安抚他,邀请他上天担任官职。

•获得职位:第一次上天时,孙悟空被授予了一个管理御马的小官职——“弼马温”。这个职位远低于他的预期,他感到非常不满,认为自己的能力配得上更高的地位。

•辞职原因:不久之后,他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小小的官职,连蟠桃会都没资格参加,这让他感到极大的侮辱,因此他辞职返回花果山,再次自立门户。

(4)齐天大圣

•背景:对弼马温职位不满的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开始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要求天庭承认他的地位。

•获得称号:他制作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齐天大圣”,以此表达他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他还建立了水帘洞外的“齐天大圣府”,并招兵买马,与天庭对抗。

•冲突升级:这一行为激怒了天庭,导致了一系列与天兵天将的冲突。尽管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最终还是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5)行者

•背景:五百年后,唐僧(玄奘法师)受观音菩萨指点,前往西天取经,途中解救了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加入取经团队:加入取经团队后,唐僧根据佛教的传统给孙悟空取了个法号叫“行者”,意为修行之人。这个名字不仅是对他过去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未来修行生活的指引。

•角色转变: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行者”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他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妖猴逐渐转变为一位忠诚的徒弟,承担起保护唐僧的重任。

(6)斗战胜佛

•背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和他的同伴们终于成功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获得称号:如来佛祖为了表彰孙悟空在取经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授予他“斗战胜佛”的封号。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象征着他完成了从妖猴到佛门弟子的转变,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意义:这个称号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凡俗的争斗,达到了无我、无执著的境界,实现了真正的解脱和觉悟。

按照名号取得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①美猴王 -> ③孙悟空 -> ⑤弼马温 -> ②齐天大圣 -> ④行者 -> ⑥斗战胜佛。正确答案是 D. ①③⑤②④⑥。这样的排序不仅反映了孙悟空个人成长的经历,也展示了他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经历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些称号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顽皮捣蛋的石猴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位拥有高尚品德的大圣,最后成为佛门的一员,实现了自身的修行和蜕变。每个称号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体现了《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参考答案

【第1空】五猖会 【第2空】散文【第3空】《旧事重提》【第4空】范爱农

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分析】

(1)从文中要求“我”背书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等10篇文章。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阅读感悟的表达。根据选文内容,“我”当时只有七岁,本来是快快乐乐地准备去看五猖会的,父亲却在这时要求“我”背《鉴略》,不背出来不准去看会。可以看出父亲不懂孩子好玩的天性。他让“我”背书,家中没有一个人敢劝阻说情,可见他是一个专制、威严的人。父亲这种专制、不顾孩子心理特点的教育现在是坚决摒弃的。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和常识的识记能力。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参考答案

《西游记》中兵器、法宝比拼;人物名称的由来

【分析】 考查对名著的理解。根据对名著的理解,写出自己喜欢探究的题目即可。比如,探究人物性格特点;探究人物使用的兵器;各路神仙妖怪的法宝等。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5.参考答案

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我对她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东西变卖,井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分析】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典型的妇女形象。作答时按照要求先回答“我”和两位妇女的相关事件,然后再交代“我”对她们的情感态度。从“我”对阿长的买《山海经》,甚至把《山海经》念作“山哼经”,表现“我”最初对她的鄙夷,但从后来的交往中看出“我”对长妈妈是依恋的,对这个长工女仆“我”是喜欢的。而“我”对教唆把家里的东西,尤其是母亲的东西拿出去店铺当卖,然后还搬弄是非,造谣生事,从中看出“我”对这个阴险市侩的妇人是极端鄙夷的。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情节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参考答案

示例一:①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未果。②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③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④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示例二:①一个远房的叔祖曾向鲁迅说过绘图的《山海经》,自此就念念不忘,②也向大人表达过这样的渴望。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③其他大人都没有满足鲁迅的愿望,而阿长却在一次回乡后带来了“三哼经”(《山海经》),④这让鲁迅很是欣喜,对阿长的态度也由怨恨变为敬意。

【分析】

(1)图①是《西游记》的绘本图片,图片中身穿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手拿钉耙,鼻长耳朵如蒲扇是猪八戒,右上角头戴金冠,手拿金箍棒向河中扑打,河中这个人物,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胸前挂着一圈念珠, 降妖宝杖,这是沙和尚的外貌特征,再看右边文字“说罢他腾空而起,抢出金箍棒向那妖怪打去,妖怪见他来势凶猛,急忙钻回河内”,有此分析,此图叙述的是流沙河沙僧拜师的故事情节。然后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言描述该情节即可。如,师徒路遇流沙河,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江郎才尽。后得观音菩萨相助方得渡河,后经菩萨点化,那河妖才认唐僧为师,共取西经。此人正是沙和尚——沙僧。

(2)图②是《阿长与》的绘本图片,图片中这个身体胖而矮的父女是长妈妈,在凳子上作者看出的少年应该是鲁迅,再从他们二人一脸喜悦高兴的样子可知,图片描述的是阿长为鲁迅买《山海经》的相关情节。根据图片信息和对《阿长与》主要内容的回忆,叙述相关情节。注意叙述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事情的起因:鲁迅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鲁迅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鲁迅买来了。结果:鲁迅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