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是一种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25-03-10 00:57 浏览量:4
图卷缓缓展开,一幅幅关于格物致知的画卷在眼前铺陈。
自王阳明之后,格物之理,如清泉潺潺,润泽着无数求知若渴的心田。
无论是以物观物,体悟万物之理;还是以物观人,洞察人性幽微;
亦或是以物观天地,领略宇宙之浩瀚,格物致知已然成为古人修齐治平人生格言中的一枚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文人墨客,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壮志豪情。
这份抱负,如同巍峨山川,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而对于我们芸芸众生而言,生活虽平凡,却也可在格物之中寻得一份不凡。
先悦己,而后方能悦人,甚至取悦往圣,取悦那深植于我们骨髓之中的文化血脉。
格物悦己,实乃一种生活态度,它让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明媚如春,因为生活的背后,有着格物致知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如同画布上的底色,让生活的色彩更加绚烂多姿,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生活,本不应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流浪,而应是心有所安、情有所寄的归宿。
中国人的诗情画意,大抵是从《诗经》那悠远的篇章中开始孕育的。
那些重章叠句,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是最真挚情感的流露。
无论是劳作时的辛勤汗水,出征时的壮志凌云,还是祭祀时的虔诚肃穆,祈祝时的美好愿景,人们将这些“思无邪”的歌谣辑录成章,谓之“风雅颂”,它们如同一股股清泉,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田。
这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与诗情,诗经中所颂之草木,便是先人最纯真的选择,它们如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奏响了华夏文明的悠扬乐章。
王阳明曾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此言道出了物我相融的妙境。
梅兰竹菊,松柏长青,这些几千年前的草木,最初不过是尘世间的普通尘芥,因为先人的吟唱与赞美,它们变得与众不同,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至今,我们在生活中,在庭院、园林、茶室、书房之中,仍选择这些人间草木来装饰自己的空间。
它们不仅是一份寄托,更是对自己的一份关怀与慰藉。在这些草木的陪伴下,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温馨与美好。
中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情趣在文人世界里保留着最初的那份纯真与记忆。
我们可以从那些未受沾染的古书画中窥见一斑。
书房之中,自当有书为伴。可以是往圣先贤的经典著作,让人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
也可以是稗官野史,让人在茶余饭后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茶室之中,自当有茶为友。
可以是风炉蒲扇,煮一壶清茶,品味生活的淡泊与宁静;也可以是茶碾道具,精心研磨,感受茶香的四溢与悠长。
案头之上,自当有物为伴。可以是篆刻闲章,方寸之间见天地;也可以是笔墨纸砚,挥毫泼墨书人生。
一切的器物,皆以合适自然为主,合适了便是对的,对了便能悦己。
当三两朋友来访时,便可于雅室之中谈笑风生,清言妙语不绝于耳。
这些审美情趣,在中国历史上曾三次掀起了高潮,至今仍在被人们模仿与追随。
第一次是在宋代,以帝王为首的审美情趣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墨客,他们追求精致与典雅,将生活艺术化;
第二次是在晚明,以文人为首的审美情致成为了当代人的生活指南,他们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将生活诗意化;
第三次是在民国,以精英为首的审美情调延续了前人的精致风雅,他们追求自由与民主,将生活现代化。
在前人的生活里,茶烟瓶炉、琴棋书画、珍器雅玩一样不能少。有物相伴,方可安心度日。
庄子有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我们生活中不断地与物发生关系,这些物如同一个个灵动的精灵,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山泉清溪旁有人行旅踏青赏景;
还是草木花卉前有人清供焚香祈福;
无论是品茗论道时的茶香四溢;
还是捧卷诵读时的书香盈怀;
无论是挥毫泼墨时的墨香扑鼻;还是游历山水时的画意盎然……
所有的这些物事,都构成了中国人的审美与哲学体系。
它们如同一个个璀璨的星辰,点缀在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之中,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仍在吟诵着那些唐诗宋词,它们的韵律与意境如同美酒佳酿,让人沉醉其中;
我们仍在欣赏着青绿山水、宋元笔墨,它们的色彩与线条如同梦幻般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艺术作品中有不少是先人观物所得之灵感与感悟,他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心神得以安放。
生活之中有着这些艺术的滋养与熏陶,我们的心境便不再荒芜与贫瘠,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甚至当我们置身于这华夏大地之上时,还会涌起一丝窃喜与自豪之情。
格物之道,实则是一种生活趣味之所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之体现。春林初盛之时,万物皆在生长养育之中。
生命中除了安身立命的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安养生息的精神涵养之追求。
生命的另一层境界便在于如何格物以达真知、明真理,让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闪耀着智慧与精粹之光华。
如同春水初生般滋养着自己的心田与灵魂。
生活虽不易,然格物悦己之心却可让我们心生欢喜之情。
当这份欢喜之情如春风般拂面而来时,便胜却人间无数繁华与喧嚣。
让我们在格物之道中寻觅生活的真谛与美好吧!